爱肝保肝最新突破

 

最新医学研究发现肝炎、肝癌有更有效的检测与治疗法, 只要你积极预防,肝病不再是恐怖的沉默杀手。

二○○四年,名DJ大卫王因肝癌,三十九岁英年早逝。

二○○二年,资深艺人石英因肝癌开刀切除肿瘤,手术后因吃了来路不明的补品,活化了病毒,引发猛爆性肝炎,独子林义山捐出了七百公克的肝,才保住了一条命。

二○○一年,立法委员施明德肝脏附近出现小黑影,外界猜测他得了肝癌,他特地现身辟谣,证明是良性肿瘤。

大卫王、石英,和施明德都是B型肝炎带原者。在台湾,慢性B型肝炎演变成肝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跃上新闻,让三百万的B肝带原者又揪紧了心。

肝癌发展将可以控制

B型肝炎带原者罹患肝癌的机率是一般人的三十到五十倍。罹患肝癌的人有三分之二是B型肝炎患者。台湾一五%到二○%的B型肝炎带原者,最怕的,也正是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慢性死亡之途。

幸运的是,「肝病三部曲」不再是肝炎患者不可避免的命运。

透过个人化的诊断与治疗,未来肝炎会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成为可治疗、可控制的慢性病。

三月底刚刚结束的上海——香港国际肝病会议,一大半的论文都在讨论这样令人兴奋的趋势。

首先,是观念的改变。B型肝炎虽可怕,却不是宣告死亡的丧钟。

「事实上,有三分之二的B型肝炎带原者一辈子肝都没有问题,」台大医学院临床研究所所长陈培哲指出,过去泛泛化的叙述,让很多无症状的B型肝炎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其次,医学的进步确实打乱了三部曲的必然步调。

「因为病毒定量技术的进步,还有如分子生物学等学门的发展,让这五、六年间的B型肝炎治疗的确看到很不一样曙光,」台大医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说。

最主要的,就是能更仔细的追究影响病程进展的三个要素:宿主、病毒、和环境。宿主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家族史等。举例来说,男性B型肝炎带原者罹患肝硬化的比例是女性的三到七倍,罹患肝癌的比例则高达十倍。

环境的因素则像是酒精、抽烟、糖尿病、肥胖、与其他病毒的交互作用等,也都会提高得到肝癌的机率。

病毒量成为极佳监测指标

针对病毒的研究则是这几年进展最大的。

首先是病毒的量。流行病学专家,国科会主委陈建仁,自去年底今年初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JAMA》发表的一系列成果引起轰动,因为他的研究证明,是病毒的量,而非过去认为的e抗原阳性,是监测肝癌发展的最重要依据。

在今年一月发表于《JAMA》的研究中,陈建仁点出,每毫升血清中一万只以上的病毒数量,是发生肝癌高危险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

高嘉宏指出,每毫升血清病毒数一百万只的B型肝炎带原者,比病毒数少于三百只的患者,十二年后得到肝癌的机率,高了有十倍。

上海复旦大学流行病病学研究室教授沈福明在海门进行的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他在会议上表示,在未来,病毒量不仅可做为肝癌危险性的预测,对肝炎患者的愈后,也是很好的监测指标。

因此,像是目前治疗慢性B型肝炎的药物,如干扰素、干安能、干适能,或是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才通过的博路定,关注的焦点都在降低病毒量。

其次是病毒的质。高嘉宏这次在会议上发表的三篇论文,探讨的都是B型肝炎里,哪些基因型或突变株的病毒最容易演化为肝癌。

目前研究显示,基因型C可能是较危险的。其演化为肝癌的机率,是基因型B的三倍。

因为对于肝炎通往肝硬化、肝癌途径了解的突飞猛进,使得B型肝炎从十年前只能定期追踪、日夜担心会不会恶化的梦魇,演变成能够积极治疗与控制的慢性病。

肝炎将可以有效治疗

「未来的诊断会更精致、更走向个人化,」陈培哲说,他们期待未来能对每一个走进来的B型肝炎带原者,从宿主、病毒和环境精确评估每位带原者致病的风险,也因此给予最适当的治疗方式。

因此,在未来,「积极治疗」会成为面对B型肝炎的最佳态度,而非过去的消极监控、坐以待毙。

陈培哲呼吁,带原者要更积极接受治疗。他估计台湾目前有六十万的带原者应该接受治疗,目前实际进行治疗的却只有一~二万人。

然而,要走向个人化肝炎防治,目前还有许多难关要克服。举例来说,针对「病毒量」这个重要的侦测指标,目前还没有合法的检验试剂,但已经在上市审查中。

其间,认真落实「爱肝」秘诀,自然还是最上策。

从未受过感染者,最好要及早接种疫苗;若是确定自己是带原者,则要定期接受肝功能指数检查,必要时可以做肝脏超音波、e抗体/e抗原检测;然后认真听从医嘱,在必要的病程阶段积极控制。

保持正常作息、饮食和运动,不抽烟喝酒、不乱服成药、偏方等,「健康生活」是更根本的法则。

「B型肝炎是可治疗的疾病了,下一步则往可治愈的方向努力,」陈培哲一再有力地强调着。有一天,肝病或许真的不再是国病。


  该文章《爱肝保肝最新突破》由网友『ぃ 流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