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特辑/手机短命 地球也折寿

 



地球日特辑/手机短命 地球也折寿

记者陈立凯/摄影

你也是不断追逐新科技产品的人吗?你上一支手机用了多久?
29%民众 家有3支旧手机
最近国内一项市场研究顾问公司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民众,在手机还可使用的情形下,就会更换新机,多数人只要看到喜欢的手机就会买。60%民众习惯把旧手机留着,平均每个人有1.27支正常、但不用的手机;29%的民众,家里更放着超过3支旧手机。
环保署的问卷调查结果相去不远。环保署废管处科长许智伦表示,虽然手机尚未公告为「应回收项目」,但透过便利超商等1万1千多个回收点,回收的旧手机逐年增加;2006年回收手机109.6吨,2012年增加4倍至440.38吨;以每支手机平均300克计算,一年回收146万8千支。
实际废机 远大于146万支
许智伦说,为了抢攻手机市场,各家手机品牌相继推陈出新,以求新求变的规格、性能与外观大抢客源,也使得民众汰换手机速度加快,旧手机多半放在家里当备用机,约2到3成拿出来回收。因此,实际的废手机量远大于146万支。
不只手机,废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废家电的回收量也逐年成长,去年的回收量245万台,比2008年成长67%。电脑、屏幕、打印机、键盘等废信息物品回收量,近5年也成长22%。
商业逻辑 引你掏钱害地球
「放着不用,又不断追逐新款手机,正是现代消费社会具体而微的缩影。」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谢英士指出,半导体先驱高登.摩尔曾预言,设计师每18个月就能让芯片的处理速度加快一倍,形成「摩尔定律」。
谢英士说,到目前为止,高登.摩尔都是对的,但设计师的老板们似乎认为,摩尔定律应该是「每18个月就应该把旧款电子产品丢掉,然后买个新的。」这样的设计与商业逻辑,害你我不断掏钱买新货,还制造了全球毒害危机。
买卖共谋 维修比买新品贵
环保学者安妮.雷纳德也说,消费者对科技商品买个不停、丢个不停,却从来没发现,我们的健康和自己生活的环境,就在这个消费者和业者「共谋」的过程当中,被彻底糟蹋了。
3C产品日新月异,更换周期短暂,往往差一个功能、换个外观,就要消费者埋单,甚至走不到维修阶段就得换新。
谢英士举例,放眼现在电子产品常设下许多升级门槛,且容易损坏,等到要修理更是不切实际。以一台DVD播放器为例,修一次可能要价1200元,但大卖场的新品只要1000元,谁还会花钱修?
我们想要 能用10年的手机
「消费者的自我觉醒最重要!」谢英士说,当商人误用摩尔定律,缩短产品更换周期,消费者往往不自觉被商人牵着鼻子走,但冷静想想:我们要被商人利用,成为助长破坏地球的元凶吗?
谢英士表示,当各大手机品牌纷纷以「机海战术」抢夺客源时,国际上也有业者强调以手工打造「用30年不坏的扩大机」,这样的品牌反其道而行,颠覆时下科技产品的商业模式,却赢得国际源源不绝的订单,也树立「永续消费」的品牌精神。
「要靠品牌改变世界!」谢英士说,过去消费者盲目消费瓶装水、塑胶袋,透过永续消费的检验,才明白每一瓶瓶装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来应该有科技品牌带头喊:「我的手机至少保用十年不褪流行!」
回收就没事了吗? 新机变旧爱 胡乱弃置变毒害
新北市环保局长刘和然表示,智能型手机的电子组件中含有许多重金属,甚至是有毒化学物质,除了有阻燃剂,聚氯乙烯、铅、溴、氯、汞和镉,每样都是危险的化学物质;多数家电及信息产品也有相同物质。
刘和然表示,这些有毒物质最大的威胁,是在手机被弃置于垃圾掩埋场或回收场时,毒物会陆续窜出作乱,透过地下水等途径伤害环境,或威胁回收厂劳工的身体健康。
延伸阅读 ●电子产品的故事(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qm6NeAodU
●东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Vq2rxGa18

  该文章《地球日特辑/手机短命 地球也折寿》由网友『何人执笔』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