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胰岛素是真的吗 口服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社会中,糖尿病人不断上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因此临床发明口服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口服胰岛素相比注射给药自然具有巨大优势。口服胰岛素必须不受胃酸影响,未经降解进入肝脏,模拟胰岛素在体内分布和进入血流,最终到达器官的水平。一起来了解吧。

 
     一、口服胰岛素
 
    (一)有口服胰岛素吗
 
    国内外对胰岛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科学家对改变胰岛素剂型的研究也从来没有放弃,但‘口服胰岛素’、‘喷鼻胰岛素’、‘舌下含服胰岛素’等等非注射胰岛素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很多关键技术难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尤其是人体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皮下注射吸收胰岛素的可操作性有着明显的区别。
    开发口服胰岛素片的想法从1930年就开始了,但实现这个想法似乎太困难了。首先,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很容易被胃里的蛋白酶溶解,成为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不起降糖作用。其次,如果胰岛素能很安全的通过胃部不被消化,那它的分子也太大(是阿司匹林的30倍)难以被血液吸收,无法调节血糖平衡。目前,只有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才是最稳定的,它才会起控制血糖的作用。
 
    (二)“口服胰岛素”绝不是药物
 
    市面上有宣传降糖的口服胰岛素,患者需要看一下批准文号,国家批准备案的为国药准字号或者是食卫健字号,前者为药物,后者是保健品。除了正规药物之外,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可以真正意义上控制血糖。糖友千万不可随意听信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之下规范用药糖尿病患者只有注意调整饮食、改变生活习惯、注意检测血糖、合理用药才是最科学的控制血糖的方式。
 
    (三)糖友对胰岛素的9个误解
 
    1、糖友总是需要胰岛素。实际上,1型糖尿病患者(占5%~10%)的确需要胰岛素,而2型糖友(占90%~95%)可能不需要。
    2、注射胰岛素意味着控制糖尿病的各种努力全失败。正确饮食和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始终很重要,但服用药物则因人而异。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需胰岛素治疗,但不能将这看作“失败”。
    3、注射胰岛素会非常疼痛。大多数患者表示,扎指尖测血糖比注射胰岛素更疼。其实,如今胰岛素注射已接近无痛。
    4、胰岛素会导致危险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比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更小。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很容易出现焦虑、手抖、出汗、食欲超强等低血糖症状。少量摄入糖(稀释果汁、葡萄糖片等)即可快速逆转低血糖问题。
    5、胰岛素一旦用了就不能断。在刚确诊或处于孕期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只是暂时需要胰岛素。有些患者自然减肥或手术减肥后,就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但其他患者则一直需要注射胰岛素。
    6、胰岛素很难注射。如今,患者使用的是笔式胰岛素注射器,携带方便,无需冷藏,通常每天注射一次即可。
    7、2型糖尿病患者自己无法产生胰岛素。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会产生超过正常水平的胰岛素,即“高胰岛素血症”。注射胰岛素有助于克服胰岛素抵抗。
    8、胰岛素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注射具有选择性,通常每日1次(一般于晚上注射)。胰岛素注射也可以与口服药相结合。如果血糖依然居高不下,则需要一日多次在饭前注射胰岛素。
    9、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最后一招。虽然一些患者在尝试各种疗法之后才选择注射胰岛素,但这并非最佳治疗策略。接受胰岛素治疗越早,患心脏病和中风等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小。
    由此可见,所谓的“口服胰岛素”是不存在的,糖尿病人购买相关的降糖药物时要仔细辨认。
 
    二、口服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
 
    (一)胰岛素绝不可能口服
 
  专家指出,之所以胰岛素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皮下注射治疗,无法口服,主要是胰岛素特性决定的。
  胰岛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学教科书中就介绍过,蛋白质在高温或者强酸环境中会发生变性,而胃内因为会分泌胃酸,因此就是典型的酸性环境,胰岛素如果口服,在胃内会发生变性,从而丧失其生物活性。
  另外一方面,胰岛素的吸收也是影响起效的重要因素,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起效量都是很难准确控制的,因此口服胰岛素即便能够绕过胃酸环境,也很难对药效进行精确的把握,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1个单位胰岛素降低多少血糖都是需要严格计算精准控制的,因此口服胰岛素根本不符合胰岛素治疗要求。
  专家表示,“口服胰岛素”只是一种概念,现阶段还尚无法应用于临床。

    (二)大剂量口服胰岛素可能预防1型糖尿病
 
    大剂量口服胰岛素可能预防1型糖尿病
    近期发表于JAMA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型糖尿病高危儿童中,与安慰剂相比,每日使用大剂量口服胰岛素可诱导胰岛素免疫应答,且无低血糖发生。
    研究者指出,在自身抗体出现前,针对胰岛素的抗原特异性治疗可能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进而有助于预防1型糖尿病。
    德国德累斯顿再生疗法DFG中心Ezio Bonifacio博士等人入选Pre-POINT研究中25例2~7岁的胰岛自身抗体阴性儿童,旨在评估口服胰岛素治疗相关的免疫应答和不良事件。受试者均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且对Ⅱ型人类白细胞抗原有易感性。
    受试者被随机分至口服胰岛素组(n=15)或安慰剂组(n=10),每日3次,为期3~18个月。6个月后,3例患者所用胰岛素剂量从2.5 mg增至7.5 mg,3例从2.5 mg增至22.5 mg,3例从7.5 mg增至67.5 mg,另各有3例仅接受22.5 mg和67.5 mg胰岛素治疗。
    研究者之一、德国糖尿病研究所Anette-Gabriele Ziegler博士指出,该研究独特之处在于,胰岛素治疗是在受试者出现自身免疫反应之前作为预防性使用。这是预防1型糖尿病的一种革命性方法,机体免疫系统并不知道如何作出保护性反应,需我们助其一臂之力。
    胰岛素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60%和20%的受试者存在抗体或T细胞反应(P=0.02)。1例使用2.5 mg胰岛素、1例使用7.5 mg胰岛素、2例使用22.5 mg胰岛素、5例使用67.5 mg胰岛素和1例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对胰岛素作出免疫应答(P=0.051)。
    研究者写道,这项在1型糖尿病高危儿童中开展的初步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日口服67.5 mg胰岛素可诱导免疫应答而不引起低血糖。这些发现支持开展III期研究进一步观察口服胰岛素能否在此类儿童中预防胰岛自身免疫和糖尿病。
    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Jay S。 Skyler博士在随刊评论中指出,出生时即识别1型糖尿病高危儿童已成为可能,但尚缺乏在胰岛β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前终止这一过程的干预措施。自身抗原特异性治疗预防人类1型糖尿病的前景有待实现。
 

口服胰岛素(文:健康无忧网)
 
    (三)诺和龙是口服胰岛素吗
 
    胰岛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诺和龙主要成份为:诺和龙。其化学名称为:S(+)-2-乙氧基-4-{2-[(3-甲基-1-(2-(1-基)苯基)丁基)氨基]-2-氧代乙基}苯甲酸。
  诺和龙的药理毒理: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诺和龙与胰岛b细胞膜外依赖ATP的钾离子通道上的36KDA蛋白特异性结合,使钾通道关闭,b细胞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分泌,其作用快于磺酰脲类,故餐后降血糖作用较快。
  诺和龙的适应症: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诺和龙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诺和龙通过模仿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可以有规律地控制全日平均血糖水平,避免餐后高血糖和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对糖尿病的远期控制和减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诺和龙的确属于降血糖药物,不过也不是单纯的胰岛素。
     如果以上关于口服胰岛素  口服胰岛素的功效与作用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